top of page
Search


轉身看看街角:deTour 2021 看「有(冇)用」
設計本源為人而生,所以設計會被冠上「好用=好設計」也是無可厚非之事。今屆 @detourhk 卻深究「有(冇)用」的名題,令筆者感到好奇至極——「是次命題為何?」 展區安排與往年大致相約,收錄主題展覽、獲選作品以及特邀合作。@detourhk 請來日本藝術家兼設計師...
Nov 30, 2021


巴斯光年背後的工匠
打開彼思動畫工廠的大門 ,你會發現彼思動畫的密碼:「一切都從一個小念頭開始。」 香港科學館最近增添一份如主題樂園的童真與繽紛 —— 展覽以彼思動畫為題,展示多套彼思名作的製作過程。甫步上入場的梯級,已見巴斯光年的溫馨提示:「帶著好奇心出發。」...
Nov 28, 2021


宗教面前,人人平等
上年八月,我們帶過大家到位於尖沙咀彌敦道的清真寺一窺究竟,這次則轉到灣仔看看另一個宗教 —— 錫克教的廟宇。 位於灣仔的錫克廟於1901年落成,原本是為十九世紀下旬來港服役、信奉錫克教的印籍英軍和警員而設,其後許多錫克教徒與家庭留港工作或從商,服務群眾日漸增加。廟宇歷經多次...
Nov 23, 2021


讓小孩認識複雜的情感
「給自己一個情緒的出口」,這個出口不一定是瘋狂購買、飲飲食食,細小至一張紙都可以幫助你舒解當下壓力;欣賞感受靚的事物,心情也會好起來。 由 @hongkongartscentre 舉辦的「情感森林工作坊」利用剪紙藝術媒介作切入點,希望參加的親子透過裁剪、拼貼立體小森林作品表...
Nov 19, 2021


舞蹈,或舞者的本質
無對無錯、無是無非;雖然未必有一個「天台BBQ式」的大團圓結局,但是舞蹈藝術家在《邊界》中的表演,卻是反映了觀眾如何理建和構建當中意義,並真實地展示了舞蹈本質,以及呈現了藝術家在合力創作期間的溝通過程。 《邊界》的上半部份為策展人Joseph的重演節目「出竅」,當中由兩位香...
Nov 16, 2021


探本地木在香港西陲的重生
風季期間,城中塌樹多不勝數。倒下的大樹,到底最終魂歸於何處? 今年剛啟用的 Y·PARK 林·區 立於香港西部邊陲地帶,正正位於 T·PARK 源·區 旁邊。兩者同是建於曾咀煤灰湖舊址的環保設施,不同的是T·PARK處理污泥,Y·PARK則處理園林廢物。...
Nov 15, 2021


裸體不是性剝削的暗號
走出某葵涌工廈的後樓梯,迎面而來是透明紗上的一張黑白照片。輕紗隨風飄揚,作品中的主角與大自然共舞,赤裸的胴體更顯婀娜多姿,像無法捕捉的小鳥圍著大樹打轉。場內四面白牆陳舊剝落,用石屎填補的痕跡隨處可見,貫徹了整個展覽放肆卻隨意的主調。...
Nov 14, 2021


青山公路上被遺忘的小屋
乘巴士過汀九橋,欣賞天海一色的美景途中,你曾否留意到一幢坐落於岬角上的白色建築物——白樓? 白樓位於青山公路與海邊之間一處小山丘的平台上,兩旁是海美灣泳灘及雙仙灣泳灘,可一覽青衣和馬灣的壯麗景觀,遠眺連接大嶼山的青馬大橋。白樓至今有近百年的歷史,它的變化歷程主要可分為三個階...
Nov 9, 2021


放過自己,給自己一個情緒的出口
在一個被情緒吞噬的夜晚中,你的腦海中充斥著各種煩惱、未了的責任;社會令人窒息、工作排山倒海地襲來,壓力讓你喘不過氣,但也不想讓人添憂。於是我們總習慣把自己的煩惱嚥下去,卻忘記了情緒是人的一部分。 含蓄這次聯乘《好集慣》,在PMQ元創方舉辦了一場以情緒為題的展覧。好集慣挑選了...
Nov 4, 2021


用塊模糊的鏡子照照自己
WMA Space 以往舉辦過多屆攝影比賽及展覽,過去數屆作品均令筆者印象深刻,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們今年的攝影展。 當看見主題「港珠澳大橋」和「1999年至2015年於香港居住」等字眼,筆者自然聯想攝影師為訪港陸客,是否要探討中港矛盾下該如何自處等議題。再續看落去,才知攝影...
Nov 1, 2021


光怪陸離的城市奇想曲
若要為以下兩個展覽加上一個形容詞,筆者會選「光怪陸離」。 中環 David Zwirner 畫廊現正舉行德國藝術家 Isa Genzken 的個展。若你覺得她的名字有點陌生,其實 K11 Musea 外的《玫瑰II》藝術裝置就是出自 Isa...
Oct 27, 2021


大人看的繪本、港人看的澳門
一開始看到繪本書屋的店名,總不禁聯想到有好多小朋友看著兒童繪本,然後東奔西跑的混亂景象。現實其實只是筆者幻想太多,東奔西跑的可能只有可愛的貓副店長(笑)。 書屋小小的店面內,將近一半被劃為閱讀繪本的地方,不同尺寸的繪本整齊有序地放置在書架上,讀者要除鞋才可以進入。只穿襪子踩...
Oct 22, 2021


渠王、鄭中基與針咭的香港美學
《美紙》現正於海港城舉行回顧展覽。過去一年,《美紙》不少期數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封面上的張叔平、長場雄、杜琪峰、門小雷、到最近賣斷貨的梁朝偉⋯⋯ 在紙本雜誌式微的大環境下,《美紙》依然堅持出版實體刊物,實在是難能可貴。...
Oct 15, 2021


當藝術搭上Crypto和區塊鏈
隨著 @digitalartfairasia 的開幕,「NFT」(非同質化代幣,一種加密貨幣)和數碼藝術終於在香港掀起熱潮。 過往數年 @teamlab 做得出色而親民的展覽令大眾對「digital art」產生好感,鮮艷而互動性強的大屏幕成為了絕佳的佈景板。開幕已有一兩個...
Oct 12, 2021


把金魚放進電視機
到底誰是第一個把電視機放入展覽中的藝術家呢? 於大大小小的展覽中,常常會看到角落有一部電視機播放着錄影帶。對於自出生伊始已經活在電視機時代中的我們來說,展覽中有電視機實在是普通不過的事。但是在由傳統藝術過渡到多媒體藝術的時間軸之中,電視機的出現可謂是破天荒的突破。 現於...
Oct 7, 2021


疫情下空出來的反思時間
與近期不少展覽一樣,雙年展引入了疫情此一社會議題。疫情把我們圍困在國境內,空出了許多反思時間,而不少藝術家就透過用他們的作品展示其反思的得著。 疫情當下,一些人可能被恐懼支配大腦,又或可能是樂於隨波逐流,愛上了隨意散佈未經驗證,不時誇大其詞的「fake...
Oct 5, 2021


香港抗疫活歷史
酷熱天氣下,回家脫去充滿汗臭的衣服「沖個靚涼」,可説是夏日一大樂事。但你能否想像沒有獨立浴室的生活? 位於西營盤第二街的公共浴室是香港歷史最悠久,且碩果僅存的公共浴室。隨西邊街拾級而上,到第二街便能看見一座搶眼的粉紅色建築。樓高僅兩層的粉紅色建築與旁邊的高樓住宅相映成趣,倒...
Oct 2, 2021


四年過去,我們怎樣不同了?
性格毫不相似的兩人相遇,到底會互補長短,還是產生衝突? 融入了生活所思所想的創作,過了幾年後會成為創作者對照今昔的明鏡。 @unlockdancingplaza 的Emily和Carman既是舊同學,亦是好朋友,兩人在2017年一同創作了一場名叫《你我相對多麼遠》的表演。這...
Sep 28, 2021


快門拍下的,只有當刻:中環街市
「雞蛋燈」,水磨石樓梯,舊鐘等照片攻陷社交媒體首頁。然而,相機快門拍下的只有當刻,一磚一瓦背後的故事有否揭露於人前?當刻的開張熱潮,又能否轉化為長期的社區資產? 歷經十幾年的中環街市保育項目終於在近日完成,見證了近180年變遷的三級歷史建築物以全新面貌進入大眾的視線。筆者想...
Sep 19, 202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