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FAC17C6-F89C-4B38-9317-296B725E11CF.hei

文庫

快門拍下的,只有當刻:中環街市

「雞蛋燈」,水磨石樓梯,舊鐘等照片攻陷社交媒體首頁。然而,相機快門拍下的只有當刻,一磚一瓦背後的故事有否揭露於人前?當刻的開張熱潮,又能否轉化為長期的社區資產?


歷經十幾年的中環街市保育項目終於在近日完成,見證了近180年變遷的三級歷史建築物以全新面貌進入大眾的視線。筆者想分享一下當日於街市所見的另一風景——「人」。


當日的訪客主要是見證中環街市變遷的老一輩、以及迎接新時代的年輕一輩。成功吸引不同年齡層的市民到訪,當然是活化歷史建築後樂見的成果。老少的著眼點截然不同:老一輩駐足展板前,重拾回憶,慨歎物是人非;其他人則分散在不同的區域,逛著生活用品店,又或在吧檯前輕鬆小酌一番。如此,兩種氣氛各自在其範圍中飄散。


街市本是一個服務大眾的實用性建築物,同時是社區居民其中一個聚集點。活化後不再只是「收工買餸」的短暫停留點,最理想當然是能持續發揮聯繫社區的功能,提供一個面向大眾的平台,吸引各區不同行業和年齡層前來互相交流。翻新建築、進駐文青小舖的pattern近年屢見不鮮,這種模式除了能吸引年青人和附近上班的白領前來打卡用膳外,到底能不能更進一步,拉近「感歎、懷念」以及「興奮、好奇」的兩代人?


「活化」成功與否,全緣於人與建築的互動。除了設施位置、實用度等先天因素外,場內各種商鋪與活動能否營造長期吸引力亦是重要的因素。既然前身是「街市」,又能否將本身中環街市獨有的感覺與元素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中環街市甫開張似乎能帶來第一波看鮮的人潮,但未來能否做到真正紮根中區的社區建築,而非放諸於十八區任何一區效果都一樣的公式化商場?


中環街市從此加入大館和PMQ元創方,成為中環的「活化三寶」。目前中環街市的活化工程方才完成,但真正的試煉才剛開始 —— 到底「活化」除了帶來必然的「商業化」外,還能不能「融化」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

中環街市 @centralmarkethk

地點|中環皇后大道中93號及德輔道中80號

時間|10:00-22:00

----------

文:#excohk_cam(本評論僅屬個人意見)

遊展 @excohk 歡迎任何形式的推廣、媒體合作和活動策劃等邀請。期待與你一起探索新的意念,共同成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