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Apr 25, 2024
看港日畫鬼怪與人
香港的鬼,和日本的鬼有什麼分別? 香港藝術中心現正剛好有兩個關於鬼的展覽。繞着樓梯上去,本地藝團豚肉鍋貼呈獻的「香港鬼怪百物語」搞鬼風趣延續創作者本身的一貫風格:藍田彩龍、碟仙、盧亭魚人、銅鑼灣狐仙⋯⋯不同的都市傳說化身成一張張巨大又鮮明的「彩色貼紙」,十八區鬼魂都出沒在A...
Apr 17, 2024
死寂和寂靜的界線
死寂和寂靜之間的界線在哪? 現時在香港版畫工作室展出的版畫個展名為《跳無至太陽休止前》。粒點狀的色塊模糊了攝影、版畫和繪畫的界線,彷彿在紙上、石塊上呈現出一片片藍灰調的寧靜風光。當我們走進風景,外來者介入的稜角也許更加明顯;但觀眾也不過是過客,只能靜悄悄地走過這一片片寂靜。...
Apr 15, 2024
毁滅夢想的自我防禦機制
「我都無努力過。」——《填詞L》毁滅夢想的自我防禦機制與重生的自我覺醒 電影說得最刺耳的是,監制質疑主角填了六年也不成功,是不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後來主角因太渴望作品被看見,而被欺騙、被奪走創作也毫無反應。主角在自我保護機制下,只好拋下一句:「我都無努力過。」或許在挫敗面前...
Apr 11, 2024
捉緊此刻的浪漫
今天今天星閃閃。繼在唐人當代藝術中心的雙人展以後,黃進曦再次在安全口畫廊展開個展。「這天星際浪漫」,顧名思義,畫作絕大部份都是以漫天星空作為背景。作家一貫其煦爛、明艷、高飽和度的色彩風格,透過將「風」、「星」、「黑」、「山」、「水」、「陽」、「月」等自然風景再分層次,更為細...
Apr 3, 2024
上年的4月3日,你在哪?
突擊考一考你:上年的4月3日,你在做甚麼?你能回憶起那一天的生活嗎? 現時在亞洲藝術文獻庫舉行的展覽《香港再偶拾》以1990年的展覽作為範本。當年的展覽是紀錄全港市民在當年9月7日所發生的人和事,而今次則以數據庫記錄的日期中位數:1996年10月19日作為標準,分別邀請6組...
Mar 26, 2024
像香水般的城市情調
作為一個開放的海濱和展覽空間,西九文化區可以如何活用其場地特色,令其文化節目可以突顯香港這座城市的情調? 香港每年舉行的藝術節都不少,今年更首次舉辦「藝術三月」,在3月22日至4月7日舉行的「西九家FUN藝術節」便為「藝術三月」的其中一個活動。藝術節開宗明義以交流和互動作為...
Mar 15, 2024
眼前靜止的,其實在流動
建築和設計的形態可以靜止不動,也可以流動。 近日在HKDI Gallery @hkdi.gallery 有兩個分別關於設計和建築的展覽——《意大利:設計新景觀》和《馬岩松:流動的大地》。前者為意大利米蘭ADI設計博物館閉幕後的巡展首站,分別集結了100位來自意大利、...
Mar 4, 2024
從藝術看殘障者的語言
在少數群體議題上,策展人可以發掘出什麼不同的角度? 近日筆者遊台時到訪了幾個美術館,其中一個以殘疾藝術作為主題的展覽令人印象特別深刻。筆者近年來在香港所見的殘疾藝術展覽,出發的角度不外乎透過展出攝影、立體藝術等作品,讓觀眾以「認識」層面了解殘疾人士生活,以及欣賞他們的作品。...
Mar 1, 2024
走進僅餘的房委會工廈
雖然香港各區工廈林立,但直接屬於政府,尤其是房委會的工廈就顯得尤其彌足珍貴。隨着時代及社會變遷,房委會轄下的工廈由全盛時期的十七座,變成現時只剩兩座,而屯門開泰工廠大廈就是其中之一。 開泰工廈自1982年起就在屯門工業區服務多個廠商戶,在都市洪流夾縫中生存四十載,是現存少數...
Feb 29, 2024
沒細菌的記憶是否缺了什麼
家的什麼最令你留戀? WMA Space現正展出香港藝術家姚尚勤的個展「逐格逐像」。現居芬蘭的姚尚勤以藝術解答了上面的問題——氣味。小時候攬住瞓的毛毛公仔、小被被、漫畫書、衣服⋯⋯都有一股獨特的氣味吧?即使已經搬離娘家自立,說起的話應該也能夠想起那懷舊的味道。因此,藝術家便...
Feb 26, 2024
用自然生態和傳說講女性主義
講起女性主義,你第一個想到的關鍵字是什麼?有沒有人會想起「生態」、「污染」、「傳說」? 大館賽馬會立方近日展出名為《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的展覽。雖然女性主義是展覽的主角,但卻令筆者意外地獲得了一個審視生態學的全新角度。進入展覽空間後,首先會發現大部份展品都與跟女性有關的...
Feb 21, 2024
在花園中聽著合唱憩息
陽光穿過樹蔭,你感覺到灑下來的光影與落葉、歡愉而和諧的鳥鳴,還有馥郁的花香。你可以想像這景象變成一首曲目——由內而外地去療癒我們的心靈。第52屆香港藝術節除了為觀眾帶來國際團隊的表演,也有如《憩園》等較本地化的演出。《憩園》由本地合唱藝術家劉卓熙創立的室內合唱團NOĒMA演...
Feb 19, 2024
殖民地中的三角關係
把19世紀的北歐劇目搬到香港演出,可以如何讓觀眾更易理解當中脈絡? 改編自瑞典文豪史特林堡名劇的《茱莉小姐》將會在3月1至17日於香港上演。翻查資料,《茱莉小姐》曾於英國及新加坡等地上映。劇目因挑戰性別、地位、階級等概念而聞名;而在是次新世紀的香港版中,故事社會背景將會移植...
Feb 12, 2024
在自己的城市做個遊客
疫情期間,很多人都踏遍了香港的大小角落。至今依然留港的人,又能如何在日常中找新鮮感?日前,筆者的日本友人來到香港,於是便試試以觀光客的身分偕友人到處走走。三日兩夜的旅程中,我倆心目中都沒有固定的行程或目的地,非常隨心。中午時分的聖約翰座堂坐滿了趁着午休時間來祈禱的信徒,當中...
Feb 7, 2024
失效的牛頓力學
「不要問,只要信,信活在內心裏,那堅執的自己。」—— 中英劇團新作《窮艙守護隊》的宣傳刊物上如此寫道。本來抱著看熱血式勵志故事進場的筆者在看畢後,對此劇卻有別樣的理解。 《窮》講述甚具科學頭腦的主角央求四位窮困潦倒的科學家幫助他飛往太空,找尋失蹤父親。以尋父為目標的主角到達...
Feb 6, 2024
由你一人獨佔的劇場
以劇場為鏡,觀照台上的自己——整個劇場竟然只有你一位觀眾!獨佔劇場,到底會是怎樣的一回事? 比利時先鋒劇團Ontroerend Goed再次越洋到港,為香港藝術節帶來《一個人的微笑》及 《一個人的遊戲》兩個劇場節目。過去Ontroerend...
Feb 1, 2024
我拒絕了瞓棺材
2024年1月份,礙於衝動+新年新革命的精神+未來工作有機會接觸到病患死亡,我一嚿雲地參加了遊展 @excohk 和禮儀師鍾家樂 @lokness23 合辦的這個關於死亡的課程。第一晚,我聽不明白七成用詞。但三星期內,開始理解到關於死亡不同的實際流程,處理遺體、葬禮儀式、喪...
Jan 29, 2024
由零開始 傾一傾垃圾徵費
垃圾徵費,到底點徵?呢個疑問,唔止你有,大家都有。 由政策到執行、買袋到回收,對環境、清潔工友、市民、商家的影響⋯⋯除了被動接收資訊外,我們都應該積極思考。有如零剩研究所 @lab0ver 所言:「有關剩物的課題,我們不應再依賴策劃者的推動,反之是共同探索各種可能性,將剩物...
Jan 24, 2024
政府工廈前世今生與屯門開泰工廠大廈(上)
香港工廠大廈林立,不論在市區,還是在部分新市鎮,你都可找到大大小小工廠大廈的蹤影。但香港工廠大廈的歷史發展和起源,你又知道多少呢? 一切都要從石硤尾木屋區大火開始說起。對,就是那場1953年聖誕夜的石硤尾大火。且慢——我們要討論的不是香港的工廠大廈嗎?那與石硤尾木屋大火有何...
Jan 23, 2024
沒畫草圖,卻有安裝說明書
怎樣判斷眼前的物件是不是一件藝術作品? 現時在上環亞洲藝術文獻庫 Asia Art Archive 展出的《形影相生》是香港少數的印度藝術展覽。作為雕塑藝術家,Mrinalini Mujherjee 的作品參考了大量花朵、植物、陰部、古蹟的形狀和線條,再以一種獨有的麻繩編織...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