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新月暗夜添顆星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 近年社會氣氛壓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更遙遠,羈絆再次變得脆弱;未來被一片陰霾籠罩,心靈若得若失,似乎連滿月也會被烏雲擋成新月。

大館展覽《圓缺俱樂部》展出了七位本地藝術家的作品,賦予參觀者一個撫問心靈的機會。大大的屏幕化成了魚缸玻璃,吸在玻璃上的魚被擴張到大得像人,器官細節愈看愈有窒息感;閉路電視無處不在,帽子口罩也無法阻止你的步姿出賣身分。監視螢幕中的人,與缸中的魚又有何分別?當我們不能掌控自己的私隱,嘗試努力擺弄著手腳來糊弄系統,甚或一個個四肢五官的微小動作,可能已算是一種「消極的積極」。民眾因猜疑、刻板印象等喪失認識別人的信心和機會;那如果兩人之間隔了一塊巨型布料,讓昏暗的管道成為自己的保護膜,慢慢感受對方的肢體動作,甚或聽到對方的肉聲,繼而交談 —— 這會否成了一種最容易建立,但也最模糊的親密關係?

星會化塵,人的記憶也不過是元素的化學作用,可以輕易伴隨有機物的衰退而消失。長曝光使人物面貌模糊不清,正如談話中的離愁別緒壓迫淚腺,讓我們總看不清他們離開前的最後一面。兩盞相鄰的燈膽一明一暗,貌合神離,細看發現原來並非光度不同,而是有一盞完全沒連接電源,僅靠折射另一盞燈膽的光線而發亮。初看聯想起依靠折射太陽光的月球,再看就覺惋惜 —— 為甚麼它要依附著別人,讓不屬於自己的光蠶食自己的生存空間?如果它能連上電源,會不會比旁邊的夥伴更光亮?會不會發出繽紛的五彩,蓋過原本的白光?還是可以調和空間光線的剛柔?被釘在牆上的燈膽固然沒有選擇,但我們呢?

曠野中烏黑的湖更像是個無底深洞,吞噬了光;而我們則長期生活在光污染的鬧市中,幾乎分不清黑夜中的白點是街燈、飛機、遠處的漁船,還是難得一見的繁星。但即使那的確僅僅是一式一樣的路燈,若能說服自己「它們就是星星!」,也算是為黑夜中不願露面的新月找來個伴,圓了一幅畫。

--- 【#excohk_展覽】

圓缺俱樂部

地點|大館賽馬會藝方 @taikwuncontemporary

日期|至6月19日(星期二至日)

時間|11:00-19:00

收費|免費

--

文:#excohk_rin(本文僅屬個人意見)

遊展 @excohk 歡迎任何形式的推廣、媒體合作和活動策劃等邀請。期待與你一起探索新的意念,共同成長。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