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殖民地中的三角關係
把19世紀的北歐劇目搬到香港演出,可以如何讓觀眾更易理解當中脈絡? 改編自瑞典文豪史特林堡名劇的《茱莉小姐》將會在3月1至17日於香港上演。翻查資料,《茱莉小姐》曾於英國及新加坡等地上映。劇目因挑戰性別、地位、階級等概念而聞名;而在是次新世紀的香港版中,故事社會背景將會移植...
Feb 19, 2024


在自己的城市做個遊客
疫情期間,很多人都踏遍了香港的大小角落。至今依然留港的人,又能如何在日常中找新鮮感?日前,筆者的日本友人來到香港,於是便試試以觀光客的身分偕友人到處走走。三日兩夜的旅程中,我倆心目中都沒有固定的行程或目的地,非常隨心。中午時分的聖約翰座堂坐滿了趁着午休時間來祈禱的信徒,當中...
Feb 12, 2024


失效的牛頓力學
「不要問,只要信,信活在內心裏,那堅執的自己。」—— 中英劇團新作《窮艙守護隊》的宣傳刊物上如此寫道。本來抱著看熱血式勵志故事進場的筆者在看畢後,對此劇卻有別樣的理解。 《窮》講述甚具科學頭腦的主角央求四位窮困潦倒的科學家幫助他飛往太空,找尋失蹤父親。以尋父為目標的主角到達...
Feb 7, 2024


由你一人獨佔的劇場
以劇場為鏡,觀照台上的自己——整個劇場竟然只有你一位觀眾!獨佔劇場,到底會是怎樣的一回事? 比利時先鋒劇團Ontroerend Goed再次越洋到港,為香港藝術節帶來《一個人的微笑》及 《一個人的遊戲》兩個劇場節目。過去Ontroerend...
Feb 6, 2024


我拒絕了瞓棺材
2024年1月份,礙於衝動+新年新革命的精神+未來工作有機會接觸到病患死亡,我一嚿雲地參加了遊展 @excohk 和禮儀師鍾家樂 @lokness23 合辦的這個關於死亡的課程。第一晚,我聽不明白七成用詞。但三星期內,開始理解到關於死亡不同的實際流程,處理遺體、葬禮儀式、喪...
Feb 1, 2024


由零開始 傾一傾垃圾徵費
垃圾徵費,到底點徵?呢個疑問,唔止你有,大家都有。 由政策到執行、買袋到回收,對環境、清潔工友、市民、商家的影響⋯⋯除了被動接收資訊外,我們都應該積極思考。有如零剩研究所 @lab0ver 所言:「有關剩物的課題,我們不應再依賴策劃者的推動,反之是共同探索各種可能性,將剩物...
Jan 29, 2024


由零開始 造一部小提琴(精簡版)
香港喜歡玩音樂的人很多,但又有幾多人擁有一部只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琴? 遊展再次為大家帶來一個造琴的機會!這次工作坊同樣會教授大家如何由零開始做一部小提琴,但為了讓不同程度或有成本考慮的朋友更易上手,活動會精簡至一堂,並包含基本白身琴材料包一份。若於2小時的活動期間未能完成...
Jan 25, 2024


政府工廈前世今生與屯門開泰工廠大廈(上)
香港工廠大廈林立,不論在市區,還是在部分新市鎮,你都可找到大大小小工廠大廈的蹤影。但香港工廠大廈的歷史發展和起源,你又知道多少呢? 一切都要從石硤尾木屋區大火開始說起。對,就是那場1953年聖誕夜的石硤尾大火。且慢——我們要討論的不是香港的工廠大廈嗎?那與石硤尾木屋大火有何...
Jan 24, 2024


沒畫草圖,卻有安裝說明書
怎樣判斷眼前的物件是不是一件藝術作品? 現時在上環亞洲藝術文獻庫 Asia Art Archive 展出的《形影相生》是香港少數的印度藝術展覽。作為雕塑藝術家,Mrinalini Mujherjee 的作品參考了大量花朵、植物、陰部、古蹟的形狀和線條,再以一種獨有的麻繩編織...
Jan 23, 2024


十二位香港藝術家的孤獨
如果有一日,家中或街頭都只有你在「一人之境」,包圍你的會是孤獨還是優雅? 「孤獨的優雅」群展是策展人林靖風 @cyrus_lamprecht 藝術項目《孤獨三部曲》的終章,集合門小雷、李思汝、b.wing、鄺詠君、廖紫婷等十二位香港藝術家的作品,以風景、建築、抽象與人像等不...
Jan 17, 2024


藏身自然的開放式博物館
為期三年的本土藝術計劃「西貢海藝術節」迎來第二屆,延續了「開放式博物館」形式,於西貢市中心和四個內海島嶼(鹽田梓、橋咀洲、滘西洲及糧船灣)各處展示藝術品,讓遊人同步欣賞島上的自然景觀,體驗古樸的歷史人情。 作為旅程之始,位於西貢市的藝術裝置《再島敘:穿梭天氣間》以島民日常所...
Jan 16, 2024


在現代的符號中「考古」
考古和動漫,看似兩個極端的事物,是如何透過符號學連結在一起? 《次元文明考古計劃:超時空神殿》是香港視覺藝術中心(vA!)最新推出的藝術展覽,亦是藝術家陶啟安(Benny)「次元文明考古計劃」系列的最新創作。看著一大堆陶瓷和符號,你或許會以為這是一個考古的展覽。但那些似曾相...
Jan 15, 2024


由零開始 思考材料
人在深水埗,除了文青咖啡店,其實筆者同樣對地下的攤檔、東南亞商販和各式各樣的布料鈕扣感到興趣,但卻一直都沒有花時間仔細看過。 今日各商鋪的現成商品琳琅滿目,「材料」對都市人來說或許已經變得陌生。我們往往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例如我想做出一個模型、一份禮物,才能夠想像材料的意...
Jan 12, 2024


由零開始 體驗做一位建築師
社區性格由不同的城市景觀、歷史故事與個人情感塑造而成,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社區的一套幻想與詮釋。「私有的特定公共空間不應只是一個換取更多建造面積的工具,而應以第一身的體驗為出發點。現時發展商提供只限於行人走道這個較低層次的功能,他們認為從商業角度來看公共空間有損鄰近商鋪的價值...
Jan 11, 2024


告訴音樂人,我愛聽你的歌
對於音樂,你有一份怎樣的執着? Mansonvibes:「要很Sincere地分享音樂。」 張繼聰:「無遮無掩,赤裸地。」 梁釗峰:「會是可一不可再。」 —這是參與第一回《小圓台音樂會》 三位歌手的看法。 在音樂路上,眾人的歷程各有不同。也許有些在參加大大小小的歌唱比賽後獲...
Jan 10, 2024


由零開始 戳一隻小動物
說到香港最常見的物種,麻雀絕對榜上有名。你有沒有想過,可以「帶」一隻麻雀回家? 遊展這次邀請到製作像真動物羊毛氈的導師 吉日 @kichidiary 教授製作動物羊毛氈的技巧。在4小時的工作坊裏,導師會首先介紹羊毛氈工具及使用技巧,並帶領大家運用基本針法製作羊毛氈,再以單色...
Jan 9, 2024


承載父子情的一塊玉
由硬梆梆的一塊礦石,琢磨至一件質樸溫潤的圓玉配件,除了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故事。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在中電鐘樓文化館舉行的「人為・非遺」展覽,透過「衣與履」、「裝與飾」、「字與音」三個展區,展示十項非遺項目在傳統上的實踐和現代的應用技藝。在有份參與展品製作的非遺工作者中,...
Jan 8, 2024


香港仍然有動畫製作人
初次看江康泉(江記)的《離騷幻覺》,已經是約7至8年前的事情了。無論你有沒有留意過他的動畫作品,現正在大館舉行的「江康泉:戰國龐克」展覽不止會令你耳目一新,更會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熱血的動畫劇場:由手稿、concept出發,觀看著整個故事成長的旅程。筆者仍舊記得在幾年前的第一...
Jan 4, 2024


如禁忌般的土壤
涼浸浸的天氣誘使我出遊探索。那天到嘉道理農場行個圈,一心去看看蛇龜鹿鷹,卻發現場內有展覽正在進行中——「生命之源:土壤與藝術」蕭大偉之土壤畫展。展區不大,卻赫然發現原來踩在我們腳下的土壤竟然蘊藏着如此豐富的色彩,小學認識的「泥黃」色,其實不只得一種。...
Jan 3, 2024


與鍾家樂先生協辦:由零開始 準備死亡
新一年新開始,你又有沒有想到我們新年第一個活動是講 #死亡? 生命教育、認識生死的重要性在近年愈來愈受重視,也有很多與殯儀、大體老師相關的參觀活動。我們聽過他們的故事外,又是否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死觀?你有想過準備自己的遺囑、遺書、預設醫療指示嗎?大至安排自己的 #身後事...
Jan 2, 202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