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越洋而來的彩色狗狗
在煩囂中,動物是不是療癒人心的最佳夥伴? 東薈城名店倉為慶祝CLUB CG會員計劃四周年,引入Lost Dogs' Disco裝置藝術,將Art Tech團隊ENESS的沉浸式雕塑裝置作品放置於室內外不同角落。16隻巨型充氣狗狗於2樓中庭廣場及4樓平台廣場展區展出,以粉紅色...
Sep 20, 2024


記憶與反思
「一刹那者為一念」,現代科學看就是0.018秒。 【分享會活動、需報名】9月23日當晚分享會由「一念空間」計劃的合辦人,角落微光創辦人 Hazel 與遊展的 Maureen 共同主持。除了介紹有關「一念空間」計劃由籌備到展出的歷程、下一步計劃,亦會分享策展經驗、對參加者家庭...
Sep 19, 2024


如果失去了回憶
如果失去了回憶,我們的身份還剩下什麼? 「一念空間」為一個社區計劃,由志願組織「角落微光」自發籌辦,經過甄選並獲選成為「遊展工作室孵化計劃」下的計劃之一。計劃分別以五個階段關注腦退化症與其照顧者的議題,攝影工作坊、社交媒體互動、展覽、與咖啡店的菜式創作和自發的照顧者友善場所...
Sep 14, 2024


不需說話,只需細聽
聆聽可以修復和治癒人與人之間曾經崩斷了的關係嗎?在「傾聽地球旋轉」中,初進展場時看到一批手造的音樂盒,旁邊有一疊寫上音符的穿孔卡,讓來自各方的人,一起把穿孔卡投進音樂盒的卡紙入口。在緩緩攪動的瞬間,流光閃爍地演奏出柔和而脆弱的聲音——聲音迴盪間,或許可以帶領人的思緒穿梭到記...
Sep 9, 2024


不賣填鴨補充練習的書展
對你來說,以海量的知識對抗不斷變改的世界,獲得的思想自由是負擔,還是解脫? 大館當代美術館第六屆「BOOKED:香港藝術書展」於8月30日至9月1日在賽馬會藝方舉行。新一屆「BOOKED:」邀請了本地、亞洲及國際參展單位,超過110位藝術家、出版商、機構和書店參展,展示了藝...
Sep 4, 2024


港產編作劇場:何謂英雄?
從前我們認為「時勢做英雄」,如今我們或更相信不是所有英雄都披著披風。即將於牛棚劇場公演的港產玩味劇作《英雄》,亦非歌頌特定英雄的傳奇故事,而是希望集結眾人之力,和觀眾一起拆解「英雄」本色。 筆者日前有幸參觀演出準備過程,甫入排練室便見滿牆便利貼,寫滿演出者的創作思辯內容——...
Aug 28, 2024


13年前的漫畫仍未過時
作為藝術形式,漫畫可算獨特的一種——僅僅幾個方格,便可結合圖像和文字,塑造豐富的故事情節和氛圍,迅速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除了大家較熟悉、以休閒娛樂為主的港式漫畫外,香港在2011年也曾經有NGO特意成立創作團隊,於《南華早報 Young...
Aug 27, 2024


人與人的溝通是為了什麼
從資訊極端簡化的時代中,情感連結與真實溝通,有什麼是真正重要的? 綽舞場在《黑點》讀劇演出便是探討以上議題。想像一下,有天一覺醒來望向鏡子,臉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黑色斑點,若隱若現由臉上蔓延至全身;望出窗外,城市和建築物都被黑色的圓點緊緊黏貼覆蓋著,你的第一個感覺是甚麼?但是...
Aug 23, 2024


將收藏家的家搬到展館
想了解歐洲紡織史,除了可以去現時在故宮博物館展出的《法國百年時尚》外,也可以到城大般哥展覽館看看私人收藏家的絲綢展品。 或許很多人對絲綢歷史的認知僅限於學校教過的「絲綢之路」,這次展覽則補充了許多歷史背景和細節。參考資料,向是次展覽借出約150件藏品的收藏家賀祈思先生(Mr...
Aug 22, 2024


紅色的海象、藍色的犀牛
紅色的海象、藍色的犀牛、橙藍色的猩猩……這些動物的顏色跟你腦海想像的有差別嗎?我們在電視、網絡上看到的動物,色調看起來往往相對溫和。不過在洪忠傑眼中,自然世界充斥著時而鮮豔、時而暗沉的色彩。自然界的萬象都融入畫布當中,使人印象深刻。 洪忠傑的個人展覽「寓言...
Aug 13, 2024


看兒童從悲劇思考命運
(留言以獲取免費門票!)想像一下,假如古希臘悲劇中被殺害的孩子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故事,他們會講些甚麼? 香港劇場導演羅妙妍與聲音藝術家岑宗達攜手合作,以古希臘悲劇《美狄亞》的結局(被愛人拋棄的美狄亞親手殺死了他們的兩個孩子)作為劇目的起點。...
Aug 12, 2024


人與土地的原始關係
(留言以獲取免費門票!)我們曾是微塵,終將歸於大地。 英國舞台劇導演謝利·法蘭雅根(Gerry Flanagan)1993年在港演出時所編作的奇幻悲喜劇《咪放手!》,在今年由導演黃俊達再次執導。 這部超現實悲喜劇(荒唐離奇為其特徵)以形體劇場為表現方式,在虛實交錯的舞台上,...
Aug 8, 2024


讓藝術跨越媒介界限
有沒有想過,Barcode Scanner可以變音樂、人可以變雕塑,而被遺忘、陳舊甚至破損的日常物品都可以變成樂器? 主打跨媒體藝術合作的「Playaround」項目在2007年始創於台灣。香港媒體藝術家林欣傑(Keith)曾在2008年擔任過「Playaround」工作坊...
Aug 6, 2024


照片中紀錄的時光和故事
用照片紀錄的,是現實嗎? 照片能夠將當時的情景完封不動的保留在當下。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旅行或生活大小事,例如吃飯、打卡等文化,都跟攝影這個舉動有關係。 光影作坊現正舉辦攝影書展覽「紙繫南亞」,展覽由Phokobo的陳韻芝小姐連同印度的「Offset...
Aug 2, 2024


可近觀、可觸摸的藝術展
藝術本質講求創新,就連媒介都可以自創。早前純藝術市集 @fineartmarkethk 在618上海街展出逾20位藝術工作者的作品,媒介橫跨油畫、水墨畫、粉彩畫、陶瓷等種類。筆者特別被退休藝術老師梁美薇 @marietta_leung_parchembroiment ...
Aug 1, 2024


建構無聲交流的魔幻烏托邦
依然一個短褲套裝男孩,不少藝術家創作的人物,往往跟本人有幾分相似。3年前看 Kazy @kazy_chan 首個個展《蕃茄醬》,描繪失去雙腳的鴿子,會棲居在人類濃密鳥巢頭上的未來世界。他初以插畫嶄露頭角,看他一幅畫像看到了一個童話世界、一整個繪本系列。時隔3年,廣告界寵兒...
Jul 29, 2024


有時,我們需要一個籠子
對於絕大部分的人而言,籠子的作用可能是用作囚禁,但又可能,其實是一個安全的居所? 現時Hauser & Wirth正舉行名為《工藤哲巳:籠子》的展覽。日本藝術家工藤哲巳出身於二戰時期,想必受到爆炸式起飛的經濟(及其帶來的環境或價值上的影響)或戰爭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有仿真...
Jul 27, 2024


剛柔並濟的美學——一種金庸新詮
令狐冲的瀟灑、一燈大師的肅穆與小龍女的輕靈,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以及快意逍遙的江湖情味,是如何透過堅剛硬朗的金屬呈現? // 剛柔並濟的美學——一種金庸新詮 《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任哲雕塑展》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為紀念查良鏞博士(金庸)百年誕辰推出的專題展覽。筆者訪問了...
Jul 26, 2024


建築和設計與社會的關連
近期M+有兩個性質類似的展覽,共通點都是由創作者本人出發,再將他們與香港的淵源娓娓道來。 貴為中銀大廈的建築師,即使不熟悉其生平,相信不少港人也對貝聿銘之名略有所聞。你可能會好奇,建築師的回顧展覽,不就是單單回顧他平生的作品嗎?「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先由其生活背景切入——說...
Jul 22, 2024


一輩子的小孩 / 竹雕的平衡
途經中環,不妨來尋找一下充滿藝術氣息的隱藏寶石🔍 👶一輩子的小孩 我們都是跌跌撞撞的長大成人,但或許,我們只是把作為小孩的一面藏於心底。畫家李爾鵬以生命為題,帶出人自身與外界的連結,如家人、師生或朋輩之間的關係,對我們的成長、了解自我有深遠的影響。李爾鵬在當代唐人藝術中...
Jul 19, 202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