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FAC17C6-F89C-4B38-9317-296B725E11CF.hei

文庫

外輸日本的港產鐵礦

農曆年假期間,筆者偕友往馬鞍山昂平一帶郊遊。往西貢的路上景色固然不錯,但這次更想介紹在起點附近的一個歷史小地方 —— 鞍山探索館。

筆者現在對馬鞍山的印象,主要還是住宅、商場和學校。然而如果我們把時間線拉到新市鎮建立前,馬鞍山其實曾以香港最大鐵礦所在地而聞名。馬鞍山鐵礦開礦於1900年代,30年代獲發採礦執照後發展迅速,日佔期間鋼鐵需求甚大,礦場規模擴張至達千五人之多。戰後,日本企業向礦場投入大量資金和設備,吸引大批為避開中國內戰而南逃香港的新移民前來工作,全盛期山中人口竟達萬人。事實上在六十年代前,香港的建築石材有一大部分都是出產於本地石礦,而馬鞍山製造的香港礦物更一直外輸日本將近三十年,可謂是當年風光一時的「Made in Hong Kong」產物。

依山而建的馬鞍山村,很有鄉間小村的休閒感。雖說香港農業已式微,但村內窄巷兩邊都見民居中設有小菜圃,更有村民在街口擺賣農作物。在因跨境物流受阻致菜價急升的今日來看,能自給自足的小村落確是可貴。隨著馬鞍山村人口增長,有教會團體於1950年進村提供教育、醫療等各種生活服務,昔日的教堂和校舍至今依然健存,並翻新成今日的鞍山體驗館。從體驗館眺望,對面山坡也有座小小的天主堂,可惜主禮堂等設施因疫情關係暫停開放,相當可惜。

馬鞍山的礦業及社群歷史確值我們細細欣賞。遺憾的是,營運團體可能規模不大,難以像市區古蹟般大灑金錢活化保育石礦建築群,致使鞍山體驗館主要只成為郊遊人士的休息站,讓遊人路過時可以喝一杯「礦山咖啡」,或吃個當年礦工愛作充飢的「腐乳饅頭」,輕輕感受一下氣氛。似是為打卡而設的仿礦洞卻也頗受歡迎,但見大人小朋友竄入洞中把石頭扔來扔去,只覺有點「so sad」。

回家後翻查資料,才發現除了鞍山體驗館外,原來附近還有不少歷史地點值得探索。談到活化,中大曾聯同其他機構進行「工業遺產保育」研究,鉅細無遺地記錄了礦場附近的社區歷史,亦提出了不同的保育方案。雖說涉及資源甚多,但如能實現則實有助填補香港工業史的一大空洞。相信對比起「打卡位」,遊人渴望體驗的遠比喝杯咖啡多。

-- 【#excohk_遊記】

鞍山探索館(信義會恩青營)

地點|馬鞍山村上村35號

時間|10:00-17:00(五至日)

備註|「工業遺產保育」網頁了解更多:https://www.maonshanironmine.net/

--

文:#excohk_rin(本文僅屬個人意見)

遊展 @excohk 歡迎任何形式的推廣、媒體合作和活動策劃等邀請。期待與你一起探索新的意念,共同成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