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小時上過的畫班和美術堂,老師都有著一套評分標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準則,應該是「像真度」。
之所以說「像真度」是一個標準,乃是因為筆者在長大後,觀察到被畫室或者學校選中貼堂的,都是那些像真得出乎意料的作品;在比賽中得獎的作品,質素有時候也似乎超越了小畫家年齡的能力水平。訓練對物品的觸感當然是一件好事,繪畫物件的首要條件便是對肌理的敏銳度;但當小朋友沒法習得「創意」,長大後便會有一刻赫然發覺:「原來我們不懂畫畫」。舞蹈、寫作等需要創意的藝術,亦是一樣。
元創方現正舉行一個以小朋友自畫像作為主題的展覽。色彩繽紛的巨型畫像並不是模仿某個時期風格的像真畫作,亦不是為了設展而由父母代筆的作品,更多的是隨意但有系統的線條和色塊。畫作旁邊標註的,是小朋友的自述句子:「I wish⋯⋯」—— 記錄的,也是純真的兒時夢想。
你有畫過自畫像嗎?你會如何畫?又為何要這樣畫? ---
【#excohk_展覽】 看一看「我」——兒童巨型自畫像展覽 日期|即日至3月14日 時間|11:00-19:00 地點|元創方 S311 & S312, Staunton(中環鴨巴甸街35號) --- 文:#excohk_rin(本評論只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平台立場)
遊展 @excohk 歡迎任何形式的推廣、媒體合作和活動策劃等邀請。期待與你一起探索新的意念,共同成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