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城中僅有的親水點
夏日炎炎想玩水消暑,除了付錢進大型水上樂園,或是頂著烈日走到觀塘海濱的迷你音樂噴泉,香港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讓人輕鬆戲水? 東涌東薈城的噴水池在過去幾年不常開放,近日終於短暫重開,聽到了久違的小朋友歡樂笑聲,也時有小鳥駐足休息補水。屯門公園亦是少有能夠玩水(和玩沙)的地方,裏面...
Aug 30, 2022


中環畫廊聚腳點
對於經常看展的人來說,H Queen's是一個例牌的聚腳點。這棟大廈裏開了好幾間國際畫廊,而今期舉行的各個展覽都帶有一種「夏日色彩」,剛好讓我們在八月尾捉緊一下夏天的尾巴。 👣15至16樓的 @hauserwirth 現時舉行的個展名為「Red Forest」。畫家...
Aug 29, 2022


華人歷史中的生老病「死」
適逢東華三院舉辦歷史建築攝影比賽,筆者今早就到了罕有開放的東華義莊一探究竟。 東華三院的「三院」代表了其3家最初的醫院,其中一間便是東華醫院。除了醫療服務,東華三院亦有成立「義莊」。「義莊」對於我們來說只在古裝劇裏面才出現,但其實「東華義莊」的歷史建築早於1875年成立,當...
Aug 27, 2022


愛你如己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
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新加坡日前將男性同性性行為合法化,但相信這對於同志平權行為來說只是一小步。筆者日前觀看本地導演曾翠珊 @jexxey 策劃的虛擬實境作品。簡單來說,作品以一對同志舞蹈藝術家伴侶天寶和阿福作主題:天寶是一位愛滋病帶菌者,而阿福則是癌症病人。阿福於2019...
Aug 26, 2022


天橋上的好風光
講起行人天橋,除了荃灣四通八達的天橋網,你還會想起哪裏? 今年新落成的海達邨除了公共空間設計引起迴響,接駁海盈邨的天橋也是相當搶眼。流線型的天橋聳立於西九龍公路上,足足橫跨十條行車線的頭頂,大家如果平日有搭車經過的話應該都會有印象。橋上行人能夠遠眺遠處的昂船洲大橋,到晚上公...
Aug 25, 2022


細說水運貿易香港漢堡間的音樂海路
香港作為百年轉口港,船運對不少貿易運輸業人士來說是毫不陌生;但是大多數香港人除了平日搭車經過葵涌貨櫃碼頭外,日常生活可能還是與船運業有點距離。 若翻看「香港海運港口局」的海事指南,便會發現本地的船業與供應鏈中有大量不同國籍的船東或船公司,其中香港與德國漢堡的貨運航線原來是全...
Aug 24, 2022


紅磚古蹟內的文創節
「豁然開朗」是筆者對於蒲窩的第一印象。這種印象不單來自這座紅磚古蹟對出的開揚景觀,更有大半是源自正在這裡舉行的文創節。 以往筆者曾經分享過「香港仔天后廟、廟仔群」的遊記(詳見南區story highlight),沿着斜路繼續一路上其實就是紅磚古蹟舊香港仔警署。這裏舉辦過較早...
Aug 23, 2022


看頭場有一種幸福
看演唱會,其實就好像在敲一道通往歌手內心的門:在兩三個鐘的時間內嘗試從他的眼睛,由字裏行間、情節穿插、表演佈置,偷窺一下,感受一下 —— 那些你熟悉的歌,他如何用舞台重新演繹?會不會跟初聽時有不同的感受?會不會發現一些曾被埋藏的訊息?...
Aug 22, 2022


港島展覽一日遊
這幾日介紹了幾個九龍的地方,今日帶大家回到港島探索不同展覽。 🔗香港藝術中心:建議二人同行! 目前有大量展覽匯集於香港藝術中心!由1️⃣歌德學院以電腦操控運動的展覽(操作方式非常有趣,但二人同行才能玩到);佈置在樓梯轉角和空間的2️⃣非遺教育計劃成果展,與3️⃣藝術共學空...
Aug 19, 2022


深水埗及石硤尾半日文藝遊
深水埗大南街與石硤尾JCCAC的距離其實不遠,步行15分鐘即可及。若偶有時間又不知該如何打發,不妨慢慢在這兩處悠閒度過一個下午。 👣 幾個展覽看到飽:JCCAC 石硤尾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現正展出 1️⃣@lingnan.macah...
Aug 18, 2022


神都要配合城市發展!
每每搭巴士經過呈祥道,巨型的濟公雕像都不禁使筆者擰頭一望。這次決定𨅝上好幾百級樓梯,一探究竟。 呈祥道近蘇屋這個路旁的位置建有包括元清閣、福德念福佛社、紫陽洞佛堂在內等多間佛社和廟宇。大門屬「元清閣」所擁有,雖然寫着「黃大仙祠」,但裡面的各個方位都供奉着不同的神仙:東邊供...
Aug 17, 2022


將恐龍化成闔家歡展覽
你有多久沒有像兒時一樣,全身投入享受於展覽當中? 香港科學館舉行的「八大.尋龍記」開幕已有一段日子,筆者於上個週末到訪香港科學館,人氣仍然不減。展覽除了展出了多種珍貴的恐龍化石真跡,並以多條影片模擬當時恐龍的生活情況及重現各種特徵。筆者對於恐龍的認識實在少得可憐(僅限於《...
Aug 16, 2022


在藝術・科技的命題背後
若大家日常通勤有經過中環站,可能有留意到港島綫往柴灣方向月台的「藝術.科技」廣告。諸於此類與「藝術.夢想」之類的命題一樣籠統,這些展覽葫蘆裡到底賣甚麼藥? 目前於中環街市舉辦的「感官編碼」只是「藝術.科技」之下的其中一個主題展覽。總結下來,作品大多關於不同感官與經驗之間的轉...
Aug 11, 2022


樹木也需要呼吸
如果將樹木的一呼一吸化成動畫,你覺得它的氣息會長什麼樣? 除了位於藝方的皮皮樂迪展覽,大館現亦舉行一個以樹木為主題的展覽。「森呼吸」的策展方式容易入口 —— 非法砍樹的新聞與山間景物照片互相對應,燈箱將樹葉與周遭環境的細節放大;甫進門口便看到的巨型動畫屏幕,將樹木的一舉一動...
Aug 9, 2022


「打卡展」除了打卡還可以有甚麼解讀
近期大熱的沉浸式(immersive)展覽「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雖然是收費展覽,但其視覺效果原本已經非常突出,但筆者覺得由她定義的觀賞方式、身體與自然之間的交融,和所謂「女性」身份格格不入的各種表達,才是這個展覽最值得欣賞的地方。 ...
Aug 5, 2022


靜下心來喝杯茶:品茗體驗工作坊
茶底珍奶🧋飲得多,但原來除了奶和糖的添加口味,茶本身也有著吸引的味道🍂、香氣🍃和特性🌿等等,一點也不輸給香氣豐富的咖啡及酒。 筆者日前參與林奇苑 @lkytea 的品茗體驗工作坊,並以坊間少有的評茶杯去演繹六大茶類,體驗以業界專業人士角度以測試茶葉品質、風味的方法;...
Aug 4, 2022


專訪策展人吳君儀(下):社會運動的經驗會否反而限制了我們看事的角度?續談版畫背後意義
凡事兩面看。我們生活在社會議題豐富多元的城市中,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和同情探討社會議題式的版畫作品;但另一方面,這種視角又會不會令我們陷入一個狹窄的漩渦中? 上篇提到每個地方的議題和脈絡各有不同。中國現代木刻版畫原受德國和俄羅斯的現實主義作品所啟發,但是歐洲的這一套到了亞洲也行...
Aug 3, 2022


專訪策展人吳君儀(上):如何以香港人經驗出發理解地方的議題和脈絡
如果讀者由個人經歷出發,以與作者不同的視角理解作品,又算不算是真正的「理解」? 早前曾經介紹由 @krystie712 策劃的展覽(詳見7月11日刊之《版畫的可複製性》)。筆者縱觀過去一兩年的藝術(尤其是木刻版畫)展覽,發現甚少展覽以亞洲國家或邊緣化群體的角度出發;而這次的...
Jul 29, 2022


唔實用都得——想做就去做!
對上一件由你落手落腳、由零開始所做的東西是甚麼? 「蒲窩」早於1995年已經進駐紅磚古蹟舊香港仔警署,自2016年起便開始參考美國的Maker Culture而營運。空間主理人 Jack 見證著蒲窩的轉變:由one-man...
Jul 27, 2022


面對自己有血有肉的情緒
說到心理治療,你第一時間會想到甚麼?收費貴?程序麻煩?還是不知如何面對自己心中的糾結? 人在香港地,你和我都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家庭、感情、人際、工作、社會大環境等等。壓到自己喘不過氣時,如果說想試試找人傾訴一下,卻可能發現現有服務資源有限,等候時間漫長,霎時之間無從...
Jul 18, 2022
bottom of page